一、问题的提出

自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以来,“中国”的定义便陷入了模糊与分裂之中。一个国家两个政权,一个名义两个代表,在联合国席位、外交承认、民众认同、历史书写等层面,形成了长期拉锯的局势。这引出一连串问题:

  • 中华民国是否仍算“中国”的正统延续?
  • 如果台湾是中华民国的延续,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算什么?是否是另一个并立的“朝代”?
  • 台湾是否还能被视为“中国”的一部分?是否应有新的历史定位与称呼?

这些问题不仅牵涉历史正统的认定,更涉及现实政治秩序与未来方向。必须在历史、法理、现实与认知的多维角度上,作出理性分析。


二、中华民国是否为“中华”正统的延续?

1. 建政背景:中华民国并非临时政权

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,是在推翻清朝之后建立的第一个“共和政体的中国”。它并非一个地方割据政权,而是得到了全国大多数省份认同与接受的“国家建制”。其宪法、国号、国旗、疆域、外交,皆体现“统一中国”的意志。

1928年国民政府“北伐”完成,名义上统一中国。尽管实际政权控制有波动,但在抗战胜利与战后时期,中华民国仍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。

2. 避战退守,并未宣布灭亡

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,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虽失去大陆控制,但未宣布政权终结,而是退守台湾继续运作。总统、立法院、司法院、考试院、监察院等五权体系延续至今。从法理上说,并未“灭亡”。

因此,从建制、法律与制度延续性看,中华民国确实是“中华”的一个持续政体,只是其治权范围局限于台湾、金马等地区。


三、那中华人民共和国算什么?

1. 现实主权:确实是“另一中国”的建立

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起控制中国大陆,行使实际治理权力,拥有完整的政府系统、军队、经济体系,并于1971年取代中华民国成为联合国“唯一代表中国的国家”。

这实际上形成了两个独立政权:一个是中华民国(控制台湾),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(控制大陆)。在古代语境下,这种情况类似于“五代十国”或“南北朝”时期,即中国出现了两个对立、互不承认的“王朝”。

不过不同的是,两岸都主张“代表中国”,且否定对方政权的合法性,因此形成极为特殊的现代国族分裂局面。


四、台湾是否仍算是“中国”的一部分?

1. 从宪法上:台湾仍自称“中华民国”

台湾内部至今名义上仍奉行“中华民国宪法”,未正式宣布独立,因此从法律文件看,台湾仍自认是“中华民国”,仍是“中华”的延续。

2. 从现实上:已经发展成独立实体

但现实却是:台湾拥有独立的政府、军队、选举、货币、法律体系,并且多数人民不认同自己是“中国人”,而认为是“台湾人”。台湾社会主流也不愿接受“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”这一选项。

因此,从国家治理、文化认同、对外交流等角度看,台湾实际上已经是一个与中国大陆分裂开来的“事实独立实体”。

3. 从国际承认:处于模糊地带

在国际上,台湾既未被广泛承认为“独立国家”,也不再被普遍视为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”。这是由于中国大陆的“一个中国”外交压力,使得台湾的国家地位被迫维持在一个模糊状态。


五、如何清晰地界定两岸政权的历史地位?

1. 可借鉴“南北朝”或“五代十国”时期的历史比照

在中国历史上,不乏“两个中国”的情境,如东晋与前赵/后赵、南宋与金、元与南明。我们可类比如下:

古代情况 现代对应
南宋 vs 金 中华民国 vs 中华人民共和国
南明残余 vs 清 台湾 vs 大陆
东晋 vs 北魏 台湾 vs 大陆

这些历史分裂时期,各政权都自称正统,民间也有不同认同,直到最终统一或一方彻底消亡为止。因此,两岸的关系可被理解为“尚未完结的分裂中国”。

2. 应重新定义“中国”这一概念

传统的“正统中国”观念,在面对现代政体与国族认同多元化的现实时,已不适用。我们或可采取新的视角:

  • “文化中国”:泛指中华文化圈,包含大陆、台湾、港澳,乃至东南亚华人社会。
  • “政治中国”:具体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代表的主权国家。
  • “历史中国”:指清以前延续的王朝政体演进轨迹。
  • “制度中国”:中华民国虽已失大陆,却仍是以宪政为基础的中国制度传承者。

这样,我们既可承认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延续,也不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目前的现实主权。


六、结语:谁才是“中国”?还是应该另起定义?

从历史的角度,中华民国确实是中国正统政权的延续。从现实的角度,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着整个中国大陆,已被国际广泛承认。从制度与文化的角度,台湾保留了更多传统中国的法统与民主精神。

因此,与其争论“谁才是中国”,不如承认两个政体分别延续了“不同层面的中国”:

  • 中华民国是制度意义上的中国延续。
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现实国家主权上的中国承载者。
  • 台湾已在现实上成为中国传统体系外的新政治共同体。

未来,若要解决“一个中国”的历史困局,恐怕不仅仅是统独问题,更是认同、制度、文明路径的抉择。